2022年这个夏天,由于疫情原因,燕丹学校“彩虹合唱团”毕业班的22名团员,用线上云合唱的形式,制作成歌曲视频《启程》,向培育自己六年的母校,向亲切敬爱的老师,向朝夕相伴的同学,说一声:再见!
自2014年,北京彩虹公益基金会一手打造的公益项目“彩虹合唱团”已经发展了8年。
多年来,北京彩虹公益基金会携手多方具备优质音乐教育资源的伙伴,帮助乡村学校成立彩虹合唱团,同时通过设备资助、专业声乐培训进行合唱团建设,提升乡村美育教育能力。
合唱的滋养让孩子们执着于对艺术的追求,他们用歌声织成了一张网,音乐成了会流淌的空气,氤氲缭绕,他们的生命亮度不断提升,生命之花尽情绽放。
下面我们来听听曾经的“燕丹学校彩虹合唱团”团员柳墨飞的感悟与感受。
音乐的力量不只是通过旋律和歌词显现,更能在孩子们一个又一个清澈坚定的眸子里看见。
“上山来哟,跟着太阳哟。”燕丹学校彩虹合唱团成员们清澈、悠扬的嗓音划过礼堂,接着便是短句急促、掷地有声,孩子们的目光紧跟史振非的指挥动作,身体随韵律微微摆动,声音缓缓绽放。
“太阳出来哟,跟着太阳一路来,左手掰的是黄金棍,右手掰根马桑柴,太阳在前面打露水,我在后面掰干柴。”
当人们仔细聆听,这些孩子仿佛手牵着手,跟着“太阳”一路跑来。
1 跟着太阳一路来
柳墨飞是“跟着太阳一路来”的燕丹学校彩虹合唱团成员。除此之外,她还是一位从小便随着父母务工在北京生活的“外地娃”。
时代的烙印刻在小小的柳墨飞身上,不过好在她有着坚韧向上的力量,并扎根在肥沃的土壤。访谈中她对“流动”这个定语表示“无感”。初二那年,柳墨飞从北京回到陕西老家。现已上初三的她在被问到对北京的印象时,在良久的沉默后,她这样回忆道,“以前北京还算是外地,但现在熟了也变得像家了。”
如果说北京对于柳墨飞而言是家的话,那么彩虹合唱团则更像是一位阔别已久的老友,在她的生命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回答合唱团对她产生的影响一问时,柳墨飞直言“好像没什么影响”。但是在彩虹合唱团多年的历练、潜移默化的改变又岂止提升了她的唱功,还有成长中无意识的自信,以及素养的提升。
年少有知,但尚不熟稔于体悟。
似乎只能在访谈的细节中抓住,那段并不算长的经历,在她已然十数年的人生中带来的影响——直白、坦率的背后,是自信、坚定和洒脱。
何以形成如此品质?柳墨飞的“话匣子”里藏着三柄利器:合唱前老师的鼓励;合唱中伙伴的陪伴;合唱后观众的掌声。就在一场又一场的排练与演出中,柳墨飞逐渐形成了自己自信坚定、洒脱随性的内在品格,“我总是大大咧咧的”,柳墨飞笑道。
不过她自述也有很多遗憾,“每次轮到我领唱时,我时常出现一些身体状况,最后难免错过了。”这些“错过”也构成了柳墨飞性格中的一部分,例如为了弥补而产生的坚定。
2 柔软与坚硬并行
这个“太阳”就是彩虹基金会,及其背后所有支持、关注美育的人们。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曾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中,强调了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他表示,体育和美育教育是每一位受教育者应该接受的教育。
王登峰将美育喻为“磨刀石”,“美育把人的所有欲望、愿望、梦想首先‘打磨’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再朝更加高尚的到的层面去打磨,让他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始创于2008年,成立注册于2013年的彩虹基金会,始终坚定着改善教育公平、资助贫困学生、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开展青少年心灵成长教育的初衷与信念,通过美育的教育方式,“打磨”他们的品格和意志,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2014年,彩虹基金会启动了“彩虹合唱团”的公益项目,柳墨飞所参加的昌平区燕丹学校彩虹合唱团是其中最早成立的。
继此之后,2016年10月,彩虹基金会与华才艺术教育中心共同在燕京小天鹅打工子弟工艺学校,成立了小天鹅彩虹合唱团。
2017年,燕丹学校彩虹合唱团荣获第七届北京合唱节少年组合唱第一名;同年,小天鹅彩虹合唱团完成了首次登台演出。
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因彩虹合唱团而受到美育影响的群体,还在不断扩大。
2019年,燕丹学校彩虹合唱团参加了第十届中国魅力校园合唱节,并荣获小学组一等奖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戚学森曾在彩虹基金会十周年现场上感叹,“关爱留守儿童保护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而彩虹公益基金会所创造的公益模式和经验探索,对慈善组织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美育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礼记》中讲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唱歌可能只能让观众记住声音,但是美育带来的影响,却能培养一个人的志向、理想与价值观。彩虹合唱团在做到“继其声”的同时,也在让这些孩子们“继其志”。